分類彙整:學習

認識大學科系 ~ 中文系

博覽群書最重要

作家教授張曉風建議中文系新生,應博覽群書,探索自己喜歡古典或現代文學、創作或學術路線,也可選擇廣告、媒體等「創作邊緣」路線,若能加強資訊能力,中文系學生做學問、找工作將更有利。

張曉風說:「中文系學生有三大發展方向,一是走學術路線,二為純文學創作路線,三是「創作邊緣」,例如當文字記者、撰寫報導文學或廣告文案等,同樣是靠文字吃飯,也需要某種程度創意。

新生應多方嘗試

很多中文系新生只是因分數,沒讀過多少文學書籍就糊里糊塗地考進來,若打算念完3年,一定要找到方向,弄清楚自己喜歡古典或現代文學,然後多選擇相關課程。

摸索性向需要時間,大一、大二必修科目要用功,除指定教科書,每科最好還能多讀一本課外書,應多方嘗試。

若決定走學術路線,張曉風建議要從經學、詩學、文學 史等不同領域找到專精項目。若決定創作,應衡量自己的天分與經濟狀況,千萬不要勉強。

鉆研文字美學也很重要,因為創作就像炒菜,了解各種菜(文字)的特色,及不同菜色搭配出來的效果,才能炒出 一盤好菜。

博覽古今名著,是中文系學生絕不可少的功課。張曉風認為,《論語》、《孟子》一定要好好讀一遍,除了可以了解影響中國文學發展的儒家思想,也可知道「齊人之福」 (出自孟子)等常用語的典故。《紅樓夢》更要精讀,它不只是文學名著,更是中國傳統社會的縮影,不同年紀讀,有不同感受。

要善於選擇工具書

中文系學生也要養成勤查字典的習慣,張曉風提醒學生,絕不能再查國中小使用的小字典,台灣文化大學編的10冊《中國大辭典》,是很好的工具書;中國大陸編印的《全唐詩》、《全宋詩》,也是很好的參考資料。

台灣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廖玉蕙建議中文系新生,可閱讀由現代作家白先勇、黃春明、余光中等所著的小說、散文、新詩名作,一窺現代文學的殿堂。她還推薦閱讀《史記》、《聊齋志異》,不但有助鍛鏈文字,也可培養思想、歷史感。

廖玉蕙建議中文系學生,平時也要多訓練口語表達能力,還可選修資訊課程,若轉行設計遊戲軟體,中文好可能比理工科學生更受歡迎。

(筆記)

認識大學科系 ~ 商業管理

商業管理~ 學習人與人的相處與管理

商業管理科系新生,應該養成閱讀專業刊物的習慣,并加强外語能力及通識,尤其要多參加課外活動,訓練領導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商業管理科系第一年的專業課程不多,最重要的是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這3種,雖然有點枯燥,未來也不見得會直接用到,但卻是最基礎的科目,等於商學院的通識,一定要好好下功夫。

商學院也重實務經驗,新鮮人雖然還沒什麽實習的機會,但可養成閱讀外國知名企業雜志,如《The Edge》、《天下》雜志、《商業周刊》、《數位時代》等刊物的習慣,隨時跟上企業脈動。當然,新生別忘了多接觸本地的同類雜志,了解馬來西亞的企業環境。

商管科系新生還應兼顧通識教育,因為商管領域面對的是人,而非機器,所以更應懂得怎麽做人,通識教育剛好可以增加學問及生命的廣度,包括歷史、文化,甚至科技發展及環境變遷等多樣化知識,學生都要多接觸。

商管學生將來要面對國際競爭,絕對要加強外語能力,應把握和外國人對談的機會,或到國外大學交換至少3至6個月,既可練好英文,又能增加國際視野。

商管領域更重要的是整合知識、解決問題」,學生要有豐富的社團經驗,從中培養發現、分析、領導、待人 處世、忍受挫折、解決問題及整合各種知識的能力。

大一新生應多利用時間看課外書,如管理學大師杜拉克的著作,從最早期的《管理學的世界》,到後期的《21 世紀的管理挑戰》等,諸如企業人物傳記也是值得推薦的書。

另一本必讀的書是《流學日記》,這是生命獎章得主岩本悠,談如何從一個混混,到20歲之後變成環遊世界當志工的心路歷程。大學新生們不妨上《全球企業網》 (http://www.gbn.com),閱讀各行業大師談環境、社會及未來學的文章。

(筆記)

認識大學科系 ~ 法律系

法律人要有人文學養

法律學對新鮮人來說,絕對不是容易入門的學問。本地房地產買賣律師黃秀雲回首她在馬大法律系的4年生涯,身為新生,她馬上就被法律基礎科中又厚又陌生的法律條文、法律個案嚇壞——刑事法、民事法、公司法、貿易法、保險法、土地法、國際糾紛、人權法令等,這些在中學完全沒有接觸過的,讀不完、背不盡的新知識,壓力讓新生們窒息,大家見到學長就問:怎樣才能畢業?

所以,如果要給新生忠告,黃秀雲總結她在法律界的8年工作經驗,認為新生要建立正確且有效的學習方法,而且,不要只讀理論而忽略細節。法學生要去探究某個條文之所以存在的背後原因,並多點思考「這法令其實是可以被更改的嗎?」這是具挑戰性、改革性和前瞻性的問題。

馬大法律學院院長:絕不能死讀書

馬大法律學院院長許綠娣教授說:法學院新生一定要懂得珍惜大學法學教育的價值,這絕對不是一個中學教育的延續,而是一門培訓未來司法界專才的專門教育。法律系4年的培訓,將讓學生了解法律概念與法律機構、分析司法原則和案例、論證法律以及把司法原理用在案例上。學生也將學習如何把法律 跟政、經、文、教和社會結合,所以絕不能死讀書。

許教授強調,法律系的新生,尤其是華裔生,一定要加強英語掌握能力,因為英語能力是法律系學生閱讀和了解法律、案例、文章和草擬法律文案的基礎。法律和語言非常緊密結合,尤其在今天,英語還是司法界的主要語言,所以能流暢書寫及表達英語非常重要,法律系新生,緊記在心了!

多面向看法律

法律系學生不能是井底之蛙,不能把只把眼光停留在教科書上。有法律學者建議,如果時間管理做得好,除了法律專業科目,可以多讀一些與法律人相關的故事、與人文學養有關的書籍,才會讓法律學習生活化,更貼近民眾。

台灣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潘維大表示,法律人要了解法律條文,更需要對社會、人情世事關懷,因為有些社會規範是抽象的,法律雖是具體規範的工具,但如果不了解社會觀點,就無法用法律解決社會問題。法律人要有責任與使命感,除了人文關懷與涉獵相關書籍外,每天要看報紙,而且至少要看兩 份,加上一份經濟性的報紙,各種雜志也要多看,每個月要看一下報紙的分類廣告,了解人才供需現況,也才能掌握各行各業的脈動,這樣的訓練變成習慣後,對自己未來很有幫助。

要給法律系新生推薦的書:

《丹諾自傳》

《哈佛新鮮人一我在法學院的故事》/史考特·托羅著

《君子一生》李模/著

馬大法律學院院長推薦:

《平步青雲》(《Paper Chase》,John Jay Osborn Jr著)

“You teach yourselves the law, but I train your minds. You come in here with a skull full of mush; and if you survive, you leave thinking like a lawyer.”

大意:「你教自己法律,我給你思維激蕩。你進來時,笨頭笨腦,如果你成功存活,你離開時,將會帶一顆律師的思維腦袋離去。」

-Kingsfield 教授

(筆記)

認識大學科系 ~ 化學系

多進實驗室觀摩發問

實驗是念化學重要的基礎工作,化學系新鮮人應該盡早到實驗室觀摩老師與學長做實驗,遇到不懂的部分,要勇於發問,才能培養獨立思考及研究能力,為將來投入職場奠定基礎。

台大化學系教授林聖賢表示,新生應把握機會,了解系上教授及學長正在進行的實驗,挑選有興趣的領域,進實驗室觀摩。雖然可能會看不懂他們的實驗,但只要多發問,就能慢慢進入狀況。

若化學系學生不從大一就主動了解實驗過程、訓練實驗研究方法,等到高年級做專題研究,甚至考上研究所後再學,肯定會手忙腳亂,反而增加挫折感,無法體會化學實驗的有趣與奧妙。

對所有理工科系新生來說,普通化學、普通物理、微積分都是重要基礎,化學系新生必須熟讀相關基礎科目,才有能力從化學系四大基本領域的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中,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

廣泛閱讀課外科普書

大學教育與高中教育最大的不同,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在課堂上、實驗過程中,都應勇於發問,才能從中發現更進一步的問題,並促使自己去搜集相關資料,解決所發現的問題。

廣泛閱讀各種課外科普書籍或化學家傳記,是化學系新生重要的功課。林聖賢特別推薦由居禮夫人女兒伊芙.居禮所寫的「居禮夫人傳」,從書中了解居禮夫人為找出釷、 釙、鐳等元素,做了上千次實驗才成功,這就是科學家的精 神,值得化學系學生學習。

化學系學生必須加強英文能力,才能直接閱讀各種國外專業期刊或論文,掌握化學界的最新發展,進而確定研究發展方向。

(筆記)

認識大學科系 ~ 化工與材料工程系

材料化工 多了解大馬產業

化學工程畢業生譚永平認為,材料科學跨領域性很強,大一新生數、理、化都要學好,英文更要加強,學生也要多翻閱經濟日報等專業性報紙和電子報。

大一所讀的一些科目雖然有一部分在高中學過,但許多同學掉以輕心,到了期中考才發現自己已跟不上。

許多工科學生都對自己生涯規劃感到茫然,這是缺乏工業常識,無法確定自己在競爭環境中,可扮演何種角色。既然進入工業領域,就應對大馬產業界有適當了解,學生應多看專業性報紙,剛開始看不懂沒關系,但要努力了解裡面寫的名詞、術語,另外有空就去聽相關專題演講。

譚永平也建議,學生應多去書店走走,看看市面上流行些什麽書,簡單翻閱一下,因為暢銷書可以反映社會趨勢及未來走向,這樣才能知道「大家在關心什麽」。另外應多看 科技普及書籍和雜志,雖然對學校課業幫助不大,但將來到 了社會上,成功機會會提高。

認識大學科系 ~ 工程系

別埋頭數理,多讀管理與通識

電子工程:培養獨立解題能力

電子、電機、電氣及通訊工程是全球近年來最熱門的領域,台灣清大教授陳文村建議大一新生要能做系統、跨領域的應用,軟硬體的知識都要強。陳文村是清華電機資訊講座教授,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是IEEE Fellow,曾獲台灣積體電路設計學會頒發特殊貢獻獎,並獲第八屆教育部國家講座的終生榮譽。

陳文村原來念清華大學核子工程系,到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後改修電機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碩、博士。他說,像他這樣半路改念資訊的學生,需具備的特質是數理基礎好,邏輯思維清楚,事實上,大學四年最重要的就是打好基礎,並拓寬視野。

陳文村說,大一必修的作業系統、編譯器軟體、計算機組織、演算法、離散數學等科目要學好,應多發問、積極了解老師的專長,準備好大二就要加入老師和學長的研究團隊。學生可在研究中學到很多課堂外的知識。此外,他鼓勵學生多選修生物資訊,未來該領域將會大量應用到資訊工程技術。

大學教授不會像高中老師一樣盯著學生,學生要自己訂進度,每天課後複習,並大量做習題,有的教科書附有習題本,學生要培養獨立的解題能力。

機械、土木別忽略管理學的重要性

機械工程註重基礎科學訓練與創意啟發;土木工程的基礎則重於尖端、通才重於專才。

要在一家日資工程諮詢公司任職工程師的劉天吉表示,工程系的新生都必須厚植基礎學識,同時加強外語能力,因為多掌握一個外語,將來到外資公司應征時就可加分。

「另外,很多工程系的學生只懂埋首理工學,這當然重要,但是他們忽略了管理學對工程師的重要性,一個沒有管理和決策能力的工程師,將來不會走得太遠。」

機械系一、二年級學習領域以基本的熱力學、流體力學、動力學、材料力學等四大力學,及電學、機械設計、機械制造與材料、自動控制、資訊與機電整合等課程為主。

機械業不是粗重、黑手的行業,現代的機械業講求創造、分工與自動化,工作內容更包含分析、設計、控制、制造、實驗、測試、維護等。因此加深基礎科學的體驗,更可跨足電機、光電、控制、系統或工業工程等領域,或商業、管理、行政等,觸類旁通,未來出路寬廣。

土木工程領域則很廣,基礎性及通識性課程不應被忽略,像熱力學、電工學等被土木學者視為旁門左道,學生要認真學,可以走出系館,或到其他學院選修一些課程。

土木系教授蔡錦松建議新生閱讀成功工程師傳記及世界名建築設計和公共建築物介紹,增廣見聞。

(筆記)

認識大學科系 ~ 醫學系

醫學院培養全方位醫生

「醫學院新生應該透過閱讀與思考養成健全人格、開拓視野,未來才能做對病人最佳的判斷!」台大醫學院院長陳定說,這是醫學院新生在大學最重要的事。

醫學院新生可以從閱讀醫學史、本土醫學發展與人物傳記,了解醫學的演進。不少傑出的醫生,在自己還是醫學系學生的時候,常看課外書,這些書也未必是跟醫學有關。建立思考能力,將來才能在面臨自我利益、醫院經營、病人 立場等不同角度互相沖突時,做出不犧牲病人利益的最佳決策。

大一時不多閱讀,往後沒時間

陳定信在學生時代就讀過介紹熱帶醫學之父萬巴德的書籍,萬巴德在清朝任官,派駐台灣時發現肺吸蟲,還創建香港大學醫學院,萬巴德對熱帶醫學與醫學教育的投入,讓陳定信十分佩服,也成為他人生的標竿之一。

直到現在,陳定信仍保持讀很多「雜書」的習慣,這個習慣替他的生活註入新鮮空氣。他當初看雜書也沒有想過對自己的醫學課程有何幫助,但舉凡三國演義、二次世界大戰史、醫學史都讓他在考量各方事務時,受益良多。

醫生將來要面對的病人來自各個階層,有高階主管,也有市井小民,所以培養面對不同階層的溝通能力對醫學系 學生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不應把醫學專業當成人生的全部

醫學系新生不必急著一頭鉆進醫學的專業領域,因為醫學課程或書籍所學到的,必須實際接觸病人才能獲得印證,大三、大四時,醫學系學生才開始接觸病人,醫學課程也很密集,如果大一、大二未能爭取時間多閱讀能培養世界觀的通識書籍,將來會更沒有時間。醫學生不應把醫學專業當成人生的全部。

新生也可試著讀世界美術史、音樂史,例如了解印象派繪畫是什麽、爵士樂是什麽,這些課程看似對醫學專業沒有幫助,但多年以後,在醫學生成為醫生、醫學研究者時,都有可能帶來一些創新的想法。

新生除了可以多觀察、體驗人生的無常、無奈與殘酷的生老病死外,也可嘗試閱讀生死、哲理、宗教等相關書籍,體驗人生與培養豁達的心境,讓自己有健康的身心去面對未來的工作,做個仁心仁術的好醫生!

給醫學系新生推薦的書:

1.《醫院裡的哲學家》Richard M. Zaner著。譚家瑜譯。心靈工坊文化。

2.《白袍》艾倫·羅絲曼著。朱珊慧譯。天下文化。

3.《希望》傑若·古柏曼著。廖月娟譯。天下文化。

4.《我的教育、我的醫學之路》。何曼德著。新新聞文化。

5.《醫學這一行》台灣31位醫生合著。天下文化。

6.《On Doctoring》雷諾(Richard Reynolds)和史東(John Stone)兩位醫生主編。

據說這是一本美國醫學院學生幾乎人人必讀的好書,大部分的醫學院在醫學生新生入學時,校方都會贈送每個人這本書。

7. 《佛克曼醫師的戰爭》(Dr. Folkman’s War) 庫克著。楊玉齡譯。天下文化。

(筆記)

人生學習之路

教育

  1. 科學技術教育(求真)
  2. 社會環境教育(求善)
  3. 人文藝術教育(求美)
  4. 生活教育(求慧)
  5. 生命教育(求聖)
  6. 專業教育
  7. 閱讀經典
  8. 向前輩學習

自我提升

  1. 培養學習力
  2. 培養思辨能力
  3. 培養戰略的思維
  4. 培養解決問題能力
  5. 培養閱讀寫作能力
  6. 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7. 培養創意能力
  8. 培養高情商

自我鍛鍊

  1. 累積知識
  2. 累積經驗
  3. 累積人脈
  4. 累積社交經驗
  5. 累積事業的資源
  6. 創造自己的故事

生活樂趣

  1. 培養興趣
  2. 學養生
  3. 學旅遊
  4. 學裝扮
  5. 培養收藏興趣
  6. 學鑑賞美食

規劃人生

  1. 培養專長
  2. 培養理財能力
  3. 培養保險意識
  4. 學投資
  5. 學會買房置產
  6. 學會使用交通工具

關係的品質就是生活的品質

  1. 培養與人相處的能力
  2. 培養家庭關係
  3. 培養手足關係
  4. 培養人際關係
  5. 學習優質陪伴
  6. 學教養

學語言要從俗語開始學起

有人說為學語言要從髒話開始學起。其實,髒話只有不順遂的時候才會用,用的人也顯得俗氣。

我認為學語言要從俗語開始學起。幾個理由:

  1. 俗語是常用而留下來的精簡語句,這類語句不容易被淘汰。
  2. 講俗語,讓人覺得語言很當地化。
  3. 人在會話中不時會套用俗語,不明白俗語,沒辦法理解別人意思。
  4. 俗語通常是有故事、畫面的,有趣又容易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