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學中文

談重點 ~ 花朵和綠葉

作文的時候,重要的要寫多一點。看了題目,一定要能捉住題目的重點來寫,重心在中間,才不會「頭重腳輕」或「頭輕腳重」!

例子:題目是《怎樣孝順父母》,重點便在「怎樣」這兩個字,所以,孝順父母的方法是「主文」,「正文」其他的都是陪襯的。

《吉隆坡街頭》這個題目,不是要寫整個的吉隆坡,而是著力描述在吉隆坡街頭所見的形形色色。

《我最要好的朋友》這個題目,重點在「要好」這兩個字。看到「最」字,我們便知道是指一個。我們可以介紹他的姓名、年齡、家庭、學問、為人、結識的經過……但是,最重要的,是要能寫出:「要好」的事實和為什麽會「要好」的道理來。如果這重要的一點沒有能夠充分寫出來,就要得到「不切題」的不好的評語了。

(筆記)

談中心思想 ~ 目的決定才下筆

1. 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就是主要的目的。––我們做事, 總是有目的的。寫文章也和做事情一樣,要有一個主要的目的。一段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他的中心思想。

所以,寫文章要把握中心思想,有中心思想,不要把看到的情景、事物胡亂寫進去。

2. 材料的取舍

取舍材料的標準是中心思想。只要有中心思想,什麽該寫,什麽不該寫,取舍一點也不會發生困難了。

(筆記)

文章的起頭與結尾 ~ 可愛的「新」和動人的「力」

1. 起頭的重要

文章的起頭作不好,使人看了文章的頭,就無意再看文章的內容了。相反之,頭起得好,令人接觸了文章的頭,就想把文章一口氣讀完。所以文章的開頭很重要。

2. 起頭難嗎?

事情所以困難,具有別種原因的,並不是事情本身有困難,只要想做,認真做,大膽去做,不會有困難的。

3. 避免濫調

起頭,要自己用心去想不要抄襲。尤其是,被用的太多太濫的,絕不要用它。作文章,不要總是一開頭就講時間,這些都是用濫了的開頭。

4. 新穎的起頭今人喜歡

文章的開頭是:要好,而新穎就是好。我們要想,我們曾讀過怎麽樣的起頭,但是,不是照樣搬來的,而再想過別的,就會產生新穎的出來。

5. 文章的起頭像褲子的頭

我們的文章的開頭,也不要龐大,松散,而要能扣緊;要扣緊自己的意思,也要扣緊讀者的心弦。

6. 不能沒有鞋子

文章要有個好的開頭,但也要有結尾。

7.有始有終

做事要有始有終;作文章也要有頭有尾,起頭要好,結尾也要精彩。

8. 結尾的重要

我們經驗一件事情,要等到事情結束,才會有評判事情的心境,因此結尾是會影響我們的評判的,結尾如果不好,前面的努力都白費了。

9. 有力就感動人 文章的結尾就是要有力,有力就能令人感動,覺得全篇文章都因它而生動起來了。

(筆記)

日記的作法 ~ 生活上有意義的真情實事的記錄

1. 寫日記的態度

我們寫日記,要:––是怎樣的,我們就怎樣寫。寫日記,不必想討自己的歡喜,沒有的事,是不可以寫的,要:「有什麽,寫什麽」。日記的內容要坦白,真實。寫日記的文字要簡潔,扼要。

2. 寫日記常犯的毛病

我們必須牢記的是,日記裡不要寫:瑣屑無意義的事。

3. 日記的內容

我們知道只記錄一天的其中的一些事,所以要有所選擇才行。選擇的原則有二:

一、感受最強烈的;

二、印象最深刻的。

4. 日記材料的來源

材料的來源有五類。「看」到的;「聽」到的;「感」到的:「想」到的;以及所「做」的。寫日記之前,要先回憶一下:我今天看到些什麽?聽到些什麽?感到些什麽?想到些什麽?做過些什麽?––這樣一想,自然就會想 出很多事情來。

寫日記,是看、聽、感、想、做的樣樣可寫。記、敘、論、說、抒情樣樣可用。

5. 日記的形式

寫日記,還要記年、月、日、星期幾和天氣。天氣有晴、陰、雨三種,再詳細些有雨後晴、雨後多雲、晴後陰、晴後雨、陰後雨等等。

例子一

一九八九年十月廿一日(星期六) 時陰時晴

今天的作文課上,林老師教了我們寫日記的方法。日記的格式、內容都了解了。回想以前寫的日記,因不懂方法,大多寫得不好。今後,要按照林老師的方法,每天寫一篇好日記。

例子二這篇日記可說是記敘的,也可以說是抒情的

早上一到學校,就看見我們的教室前面的小花園中唯一的一朵白菊花被摘了,同學中還有這樣不愛惜花木的人,真令人遺憾。(看)

例子三這篇日記是論說的,也是抒情的

朝會時,聽校長說:「肥料是最有用的東西,因為能使植物成長;人要像肥料一樣,對別人有益。」我覺得這話很對,我想今後對人,不要總是求別人對自己有利益,要使自己對人家有好處。(聽)

(筆記)

各種文體的綜合應用 ~ 千變萬化全憑智巧

某種題目不必須作成某種文體的文章,作成別的文章也成。

1. 議論與說明是伴侶

一個題目,可以作成「議論文」,也可以作成 「說明文」。「議論文」和「說明文」的性質很相近,有時候,我們把「說明」和「議論」並在一起,所 以我們便叫它:「論說文」。

《節儉》這篇文章的文體是屬於議論文。

節儉是很必要的。它一方面可以使生活 不致有窮乏的困苦,另一方面又可以使我們漸漸地富裕起來。

一個人,不管他的收入有多少,總是有限制的,但是,一個人的花費是沒有限度的,不加節制,隨便亂用,怎樣多的收入,也不勺的揮霍,把所得到的收入很快地浪費了,新的收入又接續不上,於是,生活就要發生困難了,就要因缺乏而因窮了,如果能量入為出,看收入多少就用多少,有計劃地,使所花用的,不會超過收人,永遠也不會有窮乏的苦惱發生,每天都可以無憂無慮,安安樂樂地生活。

節儉的人,在生活上,省吃儉用,花費少,每日每月都可以有一些剩余,一月又一月,余錢愈積愈多,這有增無減的余錢,又可以存入銀行生利息,利息變本金又可以再生利息,日久以後,積少成多,小錢可以變大錢,更可以由小富而成大富,這不是漸漸地富裕起來了嗎?

窮乏的困苦,沒有人願意嘗受的,大家都希望富裕,不必為生活憂愁。養成節儉的習慣,就是達到這兩種願望的最佳的捷徑。

《節儉》這篇文章的文體是屬於說明文。

節儉,就是不浪費的意思。節儉,是一種良好的習慣。

應該要用的,我們就該用,不必要用的,我們就不用,這就是節儉的表現。相反的,如果不該用的也用,這便是浪費了。不必要用的固然不應該用,如果應該用的不用,是不是節儉呢?比如,朋友病了,沒有錢醫治,也不肯拿出來幫助人家,這是叫吝嗇了。節儉和吝嗇是不同的。

節儉是一種美德。但是,吝嗇就要遭人鄙夷了。節儉守財的人,會受人尊敬,吝嗇的守財奴就要被人瞧不起了。

《節儉》這篇文章是說明和議論兩種都有的論說文。

節儉就是不浪費的意思。不必要用的也用,就是浪費;應該用的也不用,那便是吝嗇了。吝嗇和節儉是不同的。應該用的就用,不必要用的就不用,這才是真正的節儉。

節儉在生活上有什麽必要呢?收入是有限的,如果不儉省,十天的收入,兩三天就花光,剩下的六七天就沒有辦法生活了。省吃儉用,量入為出,就不會有這樣的憂慮了。節儉,還可以有余錢,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存入銀行,又可以生利息,利息又變成本金,利上加利,最後可以成為一筆可觀的數目,節儉,可以從無變有,從少變多,不但沒有窮乏的憂慮,還能逐漸富裕呢!我們那能不節儉呢?

第一段是在「說明」。

第二段是「議論」的。

2. 記述和敘述是孿生兒

一個題目,作「記述文」也可以,作「敘述文」也可以。但是,記述和敘述的性質是很相近的,因此,記述和敘述往往混合應用。這樣的文章裡面,有「記述」的成分,也有「敘述」的句子,該叫它記敘文。

《遠足》這篇文章,只記一些在海邊所見到的事,所以是––記述文

十一月十五日,我們學校舉行假期遠足,我們初中一年級四個班級的同學,都到波德申海邊去看海。

我沒有看過海,看到一望無垠的海洋,心裡很是驚奇,那由遠而近,呵呵地沖向沙灘來的白浪,活躍,雄壯,懾人心魂;我怕,我不敢太靠近。沙灘上,滿是小蟹,爬來爬去,從洞裡鉆出來又鉆進去,撲來撲去都撲不到,精靈得要命,退潮的時候,我揀到許多欠殼,個個都很美麗。

海邊,是個好玩的地方,這一回的遠足,是七年來最有趣、最愉快的一次。

《遠足》這篇文章是寫「活動」的情形。那麽,是屬於敘述文的文章。

高高的太陽,暖和地照在我們的背上,天空萬裡無雲,正是天氣爽朗的日子。我們初中一年級的同學,由各班的級任老師帶領著,排著整齊的隊伍,到波德申海邊去遠足。

經過波德申的市區,不久,我們就看到海了。那一片清新的藍色,引得同學都禁不住叫起來:「啊!海!海!」看到了海,同學們是多麽高興啊!

站在沙灘上,我真是驚呆了。直到模糊的天際,一面是清新的藍色的海洋;海的廣闊,使我的心胸異常開朗。那一陣接一陣向沙灘排湧而來的海浪,發出呵呵的聲音,聽來多麽雄壯!那白色的浪花,在陽光下,非常耀眼,好看。我禁不住高高地提起褲管,向它走去,讓涼涼的海水,洗著我跣足,心裡感到無限舒暢。一會兒,海水退了,沙灘上,出現了很多小蟹,千奇百樣的貝殼。捉蟹,拾貝殼,使我忙得忘掉了一切。

《遠足》這一篇文章裡面,記述和敘述混合應用,該叫它記敘文。

十一月十五日,我們學校舉行假期遠足,我們初中一年級四個班級的同學,都到波德申海邊去看海。

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沿著公路向海邊走去。(動的敘述)一路上,看見了一大片一大片的橡膠林,樹林裡隱著若隱若現的磚房、亞答屋,那是馬來甘榜。(靜的記述)

邊看邊走,不知過了多久,終於抵達波德申了。有一個同學忽然大聲叫喊起來: 「啊!海!海!」海的出現,使大家雀躍起來了。(動的敘述)站在沙灘上,放眼望去,一片無垠無際的此起彼伏的海浪,多麽廣闊心胸不覺開朗起來。(靜的敘述)我提起褲管,向海走去,讓滔滔的海水,洗著我的跣足,聽著 那呵呵的、雄壯的海濤。海水很快地退走了,腳下出現了沙地和許多千奇百怪的貝殼,也出現了許多跑來跑去的小蟹,於是,有的同學拾貝殼,有的同學捉蟹,大家都忙得忘掉了一切。 (動的敘述)

海濱,真是好玩的地方,七年來,我有過不少次的遠足,這一次玩得痛快。

3. 題目並不絕對限制文體

一個題目,既可作成記敘文,也可作成論說文,還可以作成抒情文,並沒有一定要作成什麽文體的限制。所以,你想作那一種文體的文章,可以完會隨自己的意思。

《節儉》這個題目,是作成「記敘文」了。

世界上,最節儉的人,大概要算是武訓了。

武訓是山東堂邑人。三歲死了父親,七歲時,母親也過世了,他白天向人求乞,得了一個銅板,就把它存起來,他舍不得花用,每天只用兩個銅板,買一些粗饅頭來果腹。

幾年以後,他有了六十個銅板,就寄存在富翁家裡生利息。以後,他每存了一千個銅板,就送到富翁家去生利,十年如一日。

一個乞丐,能向人討到多少錢呢?但是,由於他的節儉,積少成多,後來竟變成一個大數目。他終於建了一所學堂,並聘請有學問的人來教育貧窮人家的子弟。受到他的恩惠的人,不計其數。

武訓的事跡,真是節儉的好榜樣。

《遠足》是作成了「論說文」。

「遠足」的意義在哪裡?就是像文字所表示的:要靠腳去走遠的路;最重要的是要鍛煉我們的腳力,鍛煉我們的身體。欣賞景物是附帶的,次要的。

有些同學不喜歡走路,要老師請包車坐。坐車到遠地去遊覽名勝古跡,固然是一件快樂的事,不過,那已不是「遠足」,該叫它做「旅行」了。遠足和旅行是兩回事,不能混為一談的。

現在交通發達,出門就坐車,我們很少走路,尤其是走遠路,因此腳力逐 漸地衰退了。有「遠足」的機會,鍛煉腿,考驗自體的體力,不是很好的嗎?我們都要高高興興地參加才是 !

《節儉》這篇文章是「抒情文」。

節儉本來是一種美德,一種良好的習慣,可是,現在的人不看重它了,甚而瞧不起它了。

因而,人人都在追求奢華。貧窮的人,看見富有的人,心裡就羨慕得不得了;富有的人,看見更富有的人,也同樣羨慕不止。吃,想吃得好;穿,又想穿得漂亮;住,更要住得堂皇,那有那麽多錢可供揮霍呢?有些人,他們的父母非常節儉,他們卻認為不夠體面,到父母死後,就改掉了從前儉樸的作風,講求體面、氣派,追求奢華舒適,結果把好幾代人辛辛苦苦積蓄起來的錢,不幾年就花光了。

積蓄用光了,怎麽辦?一向浪費慣了,改不過來,因此,見錢就貪,和人升斤計較。況且,人的欲望像山谷,那裡填得滿呢?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向人哀求,詐騙人家,一點沒有廉恥的事情,也厚著臉皮去做,甚至偷、搶等犯法的勾當也做得出來,真可怕!唉!世上不知有多少悲哀、痛苦、紛爭、擾攘,都源於浪費,怎麽能不講節儉呢?

《遠足》這篇文章是「抒情文」。

朋友!日夜讀書,天天讀書,使你覺得厭倦嗎?單調的生活,使你感到枯燥嗎?住在都市裡,你不喜歡空氣的汙濁吧?你想開闊開闊眼界嗎?你想看看自然嗎?約幾個朋友,到山上去,到海濱去,到郊外去一去遠足吧!把自己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裡去吧。

田野的廣闊,會使你郁悶的心胸舒暢;清新的空氣,會使你心曠神怡;滿山滿野的綠色,會使你興奮歡喜;許多不曾見到的景物,少見的事物,會使你驚奇,使你愉快。

遠足歸來,也許你會有些疲倦,但是,你的身體會更健康,你的精神會更健旺,你會有奮進的力,你會微笑常掛在臉上。遠足去吧!煩悶的時候,空閑的時候,找幾個朋友一同出去走走,會因此增進友誼,也會帶回來滿懷的希望和快樂。

4. 一篇文章可以包括各種成分。

一個題目,可作成記敘、論說、抒情三種不同文體的文章。一篇文章裡不但可以用上看、 聽、感、想四種感覺作用,也可以用上「記敘 」、「論說」、「抒情」三種方法。我們只要熟悉看、聽、感、想四種感覺作用的應用,熟練記敘、論說、抒情等方法,要單種獨用,雙種合用,還是多種混用,全憑我們的智巧和方便,只要對看、聽、感、想及記敘、論說、抒情兩大類、七種基本方法熟練了,要怎樣千變萬化,都能得心應手的。

《節儉》

談到節儉,我很自然地想起了我們班上的廖清風同學,也可以說是我們的同學中,最節儉的人了。他的鉛筆,用到手不能捏。還舍不得丟掉,找來一支舊筆管,把短鉛筆插入筆管裡,握著筆管寫字,上星期六我和他一同回家,走出校門一會,有個賣咖喱包的迎面而來,我要他買一個來吃,他對我說馬上就到家了,買它做什麽?倒不如走快些,回家吃飯。你看,他不是一個很節儉的人嗎?

像廖清風同學用鉛筆一樣,還能用的,盡量想辦法用它,不隨便拋棄;像廖清風同學不買咖喱包一樣,可以不用的,就省起來,這就是節儉的意義。節儉,也要像廖清風同學一樣,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該省的,一點一滴也要省,不應當浪費的,即使僅僅一次,也不該去浪費,才是真正的節儉。

廖清風的家庭那麽富有,還這樣節儉,窮苦的人家,怎麽可以不節儉呢?我們所用的,都是父母親辛苦的血汗錢,儉省些減少父母親的一些勞苦,也是一種孝行;多花一塊錢,父母親就得多流一分血汗,怎麽可以不節儉呢?

本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用了兩種感覺作用了。講鉛筆的部分,是「看」到的,不買饅頭的部分,是「聽」的,這一段是記敘的。

第二段裡說明節儉的意義,提出對節儉的主張,都是憑腦子想出來的。所用的感覺作用是「想」,用的是論說。

第三段是用「感」的,是抒情的。

(筆記)

議論文的作法 ~ 拿充分的理由令人折服

1. 議論文是怎樣的文章

對某一件事情,某一種問題,我們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主張,自己的意見,把它寫下來,便成了議論文了。議論文,有一個顯明的目的,就是:要影響別人,要別人能照自己的話去做。所以,我們作議論文,要拿「充分的理由」令人「折服」。

2. 作議論文的第一步

議論文是對事,對問題發表主張或意見。所以,我們作議論文,第一步要把自己的主張寫出來。

3. 議論文的第二步

有了「主張」了,在第二步應該寫理由。講述「理由」的辦法有兩種:一種是從正面說,一種是從反面說,若是覺得單說一面的理不夠,就要從另一面再說,不過,兩面都說當然比較「充分」的。

4. 議論文的第三步

結尾要根據自己說過的理由,強調自己的主張作結束,使我們的主張發生力量。

5.主張不同

一個相反的主張,不要以為不對,要找些理由證明這個主張。

6. 「看聽感想」的應用

作議論文:先說理由,後提主張,也沒什麽不可以。先說「主張」,然後,不是拿「理由」來證明主張,而是用「事實」來證明主張。這也是一種好辦法。

例子一:《交友》

我們誰也不能沒有朋友。但是,朋友對我們的影響是很大的。交朋友,絕不可隨便,必須慎重才行。

我們交朋友,是希望朋友能對我們有益。所以,交友要慎重選擇,要選擇品行、學問都很好的人做朋友,我們才能從朋友得到好的影響。

如果交友不加選擇,隨便交,不幸交上了壞朋友,我們就受到他的影響,染上種種壞習慣,一天比一天墮落下去,不慎重選擇,是很危險的。

古語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能給我們的影響多麽大,交友怎樣能不慎重選擇呢?

例子二:《交友》

朱皓明和劉修產是我們班上的同學,他們兩個是很好的朋友。但是,近來,我發覺他們的友誼生出了變化,朱皓明不再去找劉修彥玩兒了。劉修彥找朱皓明玩兒的時候,他總是拿別的事拒絕;劉修彥被他拒絕了,常顯出滿臉疑惑的樣子。(看)

為什麽朱皓明要這樣對待劉修彥呢?我想多半是劉修彥有什麽地方得罪了朱皓明了。而且一定是很嚴重的事情,不然他們是那樣好的朋友,不會輕易翻臉的。(想)

後來,我跑去問朱皓明的另一個好朋友陳飛雄,才知道,是劉修彥在背後說了朱皓明的壞話。朱皓明又是聽了黃金萬同學講的。我不相信劉修彥會在背後講好友朱皓明的不好,所以,我又去問劉修彥。劉修彥向我發誓,他說,他 沒有做過這樣的事,一定是黃金萬捏造的,因為,黃金萬有一次問他一題算術,他因為要送筆記到辦公室給老師,沒有教他。我又直接去問黃金萬,他慌慌張張,很不安地對我說:「我沒有,我沒有說!」黃金萬造謠生非,十之八九是沒有疑問的了。(主要的是聼)

像黃金萬那樣去破壞人家的友誼,固然不應該,像朱皓明那樣,輕信別人的話,對朋友隨便猜疑,也是不應當的。可見朋友之間、互相信任是要的。(感)

(筆記)

說明文的作法 ~ 請聽我來詳細向你解說

1. 作說明文的態度

作說明文,就是要像這句話一樣,要把事物或問題詳詳細細地解說明白,讓人看過之後,就能完全了解,不會再有什麽疑惑。

2. 說明文的內容

說明文是寫些什麽樣的內容的文章。簡單地說:「要向人介紹事物的知識––如人造衛星是怎樣的東西,台風是怎樣發生的等等」,或「向人說明自己的見解––如什麽叫做新生活,什麽叫做團體生活等等」。換句話說,就是為了「解答對自然界的種種現象所生的疑問」,或「對社會現象所得的見解」而寫成的。

3. 尋思的方法

看了題目,要怎樣去想文章的內容呢?有一個方法:

一、你站在作者的立場,也就是解說者的立場,你可以問問自己:––我要人知道些什麽?要人知道什麽,你就寫什麽。

二、或者你可以站在讀者––讀文章的人的立場,問問自己:––我想知道什麽?想知道什麽,就寫什麽。

只要這樣問問自己,馬上就知道自己該寫什麽。

4. 利用看聽感想

5. 結語

要作好說明文,要靠自己的知識,沒有豐富的「知識」,要做好說明文是不容易做到的。所以,要作好說明文,一定要多看書,多充實自己。

例子一:

《我們的校訓》是說明「見解」的文章

我們的校訓就是禮、義、廉、恥四個字。

關於禮、義、廉、恥的意義,我們的公民老師向我們解釋過:禮,是規規矩矩的態度;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別;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

我們在學校裡,尊敬師長,聽老師的話,守學校的校規,這就是「禮」。同學之間,彼此相親相愛,不吵鬧,不打架,在家裡考敬父母,兄弟姐妹互相友愛;這就是「義」。

學校的東西,不要偷偷地帶回家去;揀到人家的東西,要還給人家:這就是「廉」。做錯了事情,要決心改過,下次不要再犯過。不要隨隨便便,什麽都不在乎,要發憤努力,不斷求上進,不落人後:這就是「恥」。

我們的行為,如果能做到有禮節,尚義氣、講廉恥、完全合乎「禮、義、廉、恥」四個字,那就是完全做到了我們的校訓的要求,也就是好學生。

例子二:

《我們的校訓》利用看聽感想

步入校門,走到禮堂,擡起頭來,就可以看見橫梁上掛著一塊匾額,上面刻有四個字:禮、義、廉、恥。––這就是我們的校訓。(看)

公民老師向我們解釋過:禮,是規規矩矩的太度;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別,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聽)

尊敬師長,聽老師的話,守校規,這就是「禮」––規規矩矩的態度。友愛同學,孝順父母,親愛兄弟姐妹,是「義」––正正當當的行為。公家的東西,不占為己有;拾到人家的東西,要還給失主,就是「廉」––清清白白的辨別。做錯事,就下決心改過,不隨便,不馬虎,努力求上進,不落人後,就是「恥」––切切實實的覺悟。(想)

我們的行為,如果能做到有禮節、尚義氣、講廉恥、完全合乎「禮、義、廉、恥」四個字,那就是完全做到了我們的校訓的要求,也就是好學生。(感)

(筆記)

抒情文的作法 ~ 一根「情」絲牽動千言萬語

1. 什麽是情

抒情文中最重要的是情。情是我們在心靈上所感觸到的。譬如說:

喜(高興)

樂(快樂)

怒(生氣)

愛(喜歡)

哀(悲傷)

惡(討厭)

欲(心裡想得到什麽東西)

這喜怒哀樂愛惡欲,古人管它們叫「七情」。 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些微妙的心境。譬如說:「興奮,失望,寂寞,憂愁」。這些情緒或心境,不論那一種,把它寫出來,就成為抒情文了。

2.樣樣東西都有情

把東西當人看,根據它映入眼中的樣子,再推想它的心情,就可以把東西寫得有感情了。

譬如說:

1. 山堅強地忍受著狂風暴雨的襲擊。

2. 橋挺著背脊讓我安全地從它背上過去,

3. 情的表現

表現心情的方法,除了直說、動作和表情,還有借所見到的外界的事物的變化來表現心境的。

4. 用「看」「聽」「感」「想」來作文

例子:

打開窗戶,就可以看到一條小河(看)。做功課疲倦了,要休息的時候,我就來到小河邊。看著河水,在一個光滑的大石頭上坐坐(以上是動作)。

河水很快地流著,不知道它這樣匆匆地趕路,是為了什麽?(想)它一邊趕路,一邊還唱著琤琤淙淙的快樂的歌(聽)。

「河水呀!可不可以停下來聊聊天兒?」還是不要好了,我出來太久了,我要回去做功課(以上是想)。

(筆記)

敘述文的作法 ~ 在動中看、動中聽、動中聼、動中想

1. 敘述文的經與緯

記述文是記述「物」的,也就是講「東西」的敘述的。 敘述又是講「事」的。所以,記述文是記述「靜止」的狀態, 而敘述文是敘述「變化、活動的情形」。因此,作敘述文要以「做」或者說「行動」為前提。動是敘述文的經(直線)。文章只有經是不夠的,也應該有緯。敘述文的緯是看、聽、感、想的感覺作用。

2. 起頭的方法

一件事情,必須包括三個部分。就是:發生(或原因、動機),發展(或經過)和結果。

3. 敘述文的開展

以「行動」為「經」,以「感覺作用」––看、聽、感、想為 「緯」,就可以寫成充實的文字。但是,不能用的感覺作用,就不要寫。因為,感覺作用的編織,第一是要用得上的;第二要適宜地配合動作。

4. 敘述文的結尾

5. 起頭、開展、結尾順序的安排

我們必須先寫自己最先知道的東西,後知道的後寫,以我們自己為主。

例子:

一篇只有經的文章

八月一日早上八時,我們在學校門口集合。

坐上包車,經過一個半小時,就到了目的地––波德申。

在波德申玩到太陽快下山了,我們才坐車回學校。

一篇有經與緯的文章

八月一日早上八點鐘,我們在學校門口集合。同學們都戴著寬邊的遮陽草帽,手裡提著飯盒,肩上吊著水壺,臉上都笑嘻嘻的(以上是看),個個都很高興,很愉快(感)。

坐上包車,就往目的地直駛。沿途都是郊野,都已種下了樹苗;樹苗一排排整齊地排列著(看),像棋盤(想),很美(感)。車開行了一會,大家就唱起歌來,用手打著拍子,大聲唱著,連老師也唱起來了(聽)。吵吵鬧鬧的,好像不大規矩,但是,要是像在教室上課一樣規規矩矩地坐著,就沒有意思了;吵吵鬧鬧,倒覺得很快樂(感)。因此,不知不覺就到了目的地一波德申。

到了波德申海邊,便見到沙灘上插著很多花花綠綠的太陽傘,有的人就躺在傘下休息,也有很多人在海浪裡載浮載沉,遊得很快活(以上是看)。同學們有的在海邊拾貝殼;有的走到齊腰的深水中,去讓海浪沖擊;有的走到沒膝的水中,看海浪來了就跳起來;有的捉海蟹。我和老師在一起遊泳,老師教我仰遊的要領(以上是做),大家都玩得很痛快(感)。玩到太陽快下山了,我們才坐車回來。我在回路上一直想,一定要向爸爸建議,下星期天,帶我們全家一起去玩。(想)

(筆記)

記述文的作法 ~ 看、聽、感、想的妙用

1. 利用感覺的作用

利用感覺的作用一共有四種

  • 看(眼睛)
  • 感(心)
  • 聽(耳朵)
  • 想(想象或思想~腦)

利用眼睛、耳朵、心、腦四種官能所得來的東西––也就是看、聽、感、想所得到的事物,就能寫出有內容、有條理的文章。

2. 感覺作文實例

每一件感覺作用,可以寫成一段文章。四種感覺作用,就寫成了四段。四種感覺作用,不一定要全部用,只用三種也是可以的。沒有辦法用的感覺,不必勉強去用,只用三種,也可以寫成完整的文章。一種感覺必要的時候,用兩次三次也沒關系。四種感覺作用的順序怎樣排列都沒有關系.

3. 充實內容

一個段落裏面,其實也可用上四種感覺;四種感覺的混合使用,可以使文章內容更加充實。如果嫌自己的文章內容貧乏,不妨自己問自己:

你看到些什麽?關於你所看到的東西,曾「聽」到些什麽?

看了,聽了,可「感」到些什麽?

看了,聽了,感了,還「想」到些什麽?

這樣一問一檢討,就可以發覺自己那一點未曾著墨, +把它補上去,自然就會更加充實了。

4. 巧妙的運用

利用四種感覺作用練習作文,最大的好處,是不管什麽題目,馬上就知道怎樣去思考,譬如出了個題目–《海》,我們馬上就可以問自己:

一、所看到的海是什麽樣子的?

二、關於海,「聽」到過什麽沒有?

三、對所看、所聽的有什麽感覺?

四、海,使你「想」到什麽沒有?

只要回答這些問話,而把它寫下來,自然就成為篇有條理,有內容的記述文了。

例子一

我家前面有一棵大樹(看)。祖父說,他還沒有出世,曾祖父就種了十幾年了(聽)。算起來,至少也有七十歲了(想),但它一點也沒有顯得老;枝葉還非常茂盛(看)。有風的日子,一天到晚都可以聽到它的葉子和葉子相磨擦出來的窸窸窣窣的聲音(聽);像女人的細語(感)。寂寞的時候,一個人坐在樹下,聽到樹上的窸窣聲,有時居然覺得仿佛有人在樹上說話似的(感)。在熱天,樹下一片陰涼,供人休息(看)。這棵樹,好像一個老人––像我的祖父,賺了很多錢,給子孫享福。因此,我像敬愛祖父一樣敬愛它(想)。

例子二《我的書房》

我想,每一個同學不一定都有書房;有些同學有書房,有些同學沒有書房。(想)

我的書房不大,大概有三公尺。裡面靠窗放著一張書桌和一把椅子。墻上媽媽為我貼了一些圖畫和名人的畫像。(看)

有一次,朋友來我家玩,參觀了我的書房,他們都很羨慕,說我有這樣好的地方讀書,不應該偷懶。(聽)

有書房,比起沒有書房的人來,在讀書上要方便許多。我應該知道自己的幸福,加倍努力用功,才不辜負父母為我設置書房的一片用心。(想)

(筆記)